播放線路
劇情介紹
熱播日劇
- 已完結·全6集磯村勇斗,三吉彩花,每熊克哉,大倉孝二,須藤理彩,池內博之,玉城蒂娜,醍醐虎汰朗,玄理,吉柳咲良,賀來賢人
- 已完結·全7集宮澤理惠,尾野真千子,蒼井優,廣瀨鈴,本木雅弘,瀧內公美
- 已完結·全10集佐藤健,宮崎優,町田啓太,志尊淳,菅田將暉,唐田英里佳,高石明裏,竹原和生,江原由希子,藤木直人
- 更新第10集小芝風花,佐藤健,白石聖,橫山裕
- 已完結·全5集北村匠海,志尊淳,本鄉奏多,上杉柊平,白石聖,古川琴音,見上愛,清水尋也,町田啓太,梶芽衣子,瀧藤賢一,稻垣吾郎,綾野剛
- 已完結·全10集小田切讓,尾野真千子,當真亞美,水澤林太郎,大野泰廣,松田美由紀,中村安奈,齊木茂,真島秀和,紺野真晝,石井正則,柳英里紗,圓井灣,田中要次
- 更新至40集趣裏,柳葉敏郎,水川麻美,翼和希,清水久留巳,片山友希,伊原六花,菊地凜子,水上恆司,藤間爽子,灘儀武,岡部敬史,楠見薫,宇野祥平,橋本潤,森永悠希,福徳秀介,後藤淳平,升毅,蒼井優,草彅剛
- 第5集佐津川愛美,草川拓彌,堀夏喜,木村了,染谷俊之,中村靜香,片山萌美
- 全32集松本穗香,堤真一,恆松祐裏,山口紗彌加,片桐入,小泉もえこ,伊藤萬理華,高岡早紀
- 更新至02集西田尚美,香音,澀谷謙人,中川大輔,杢代和人,大久保櫻子,勝村政信,Megumi
- 已完結·全8集西山潤,田中美麗,岸明日香,富手麻妙,青山凌大,ほしのディスコ,大谷凜香
- 更新至08集相葉雅紀,山本舞香,本仮屋唯佳,筧利夫,本多力,勝村政信,深澤辰哉
- 全10集木南晴夏,生見愛瑠,每熊克哉,川村壱馬,前田公輝,安田顯,生駒裏奈,なえなの,高橋瑪莉潤,圓井灣 Wan Marui,坂之上茜 Akane Sakanoue
- 全9集堀田真由,萩原利久,風間俊介,岡田結實,畑芽育,檀麗
- 全7集柳樂優彌,川榮李奈,松田友姬,賀屋壯也,長澤樹,草村禮子,三遊亭好樂
熱門推薦
- 36集侯明昊,盧昱曉,餘承恩,鶴男,全伊倫,朱麗嵐,潘珺雅,胡耘豪,林江國,鄧孝慈,鹿騏,於垚
- 已完結趙麗穎, 吳磊, 劉亦菲
- 更新至第17集成毅,李一桐,郭俊辰,張智堯,譚凱,範明,常華森,張凱瑩,何瑞賢,佟夢實,加奈那,王弘毅,毛曉慧,盧靖姍,晏雲璟
- 更新至第26集龔俊,彭小苒,喬振宇,常華森,楊雨潼,孔雪兒,章時安,耿樂,張鐸,侯長榮,張睿,黑子,言傑,趙子琪,郭軍,沈保平,劉昱晗,聶子皓,張維娜,白澍,黃毅,李岱昆,曹煜辰,戴景耀,李晨浩,郭迦南,嚴屹寬,夏之光,代露娃
- 38集全李沁,陳哲遠,夏夢,陳鶴一,左葉,秦天宇,辛凱麗,張珹朗,盛英豪,王子騰,田廣宇
- 更新至第18集羅雲熙,肖順堯,敖子逸,方逸倫,包上恩,陳瑤,林允,徐正溪,王以綸,謝彬彬,姜貞羽,白澍,李家豪,楊仕澤,常華森,夏之光,張芷溪,王駕麟,娃爾,歐米德,圻夏夏,邱心志,張峻寧,王子睿,修慶,崔鵬,盧星宇,劉昱晗,張壘,陳博豪,杜雨宸,侯桐江,李菲,李奕臻,白海濤,趙詩意,艾米,李沐妍,鍾雷,薛八一,鄧孝慈,鄧靖弘,鐘鳴,王一鈞,穆樂恩,程濤,王泊文,秦曉軒,於散·阿巴拜科日,賈宗超,王柏安
- 32集全趙露思,陳偉霆,萬鵬,唐曉天,管梓淨,鍾雅婷,王伊瑤,許亞軍,溫崢嶸,範世錡,馮暉,劉敏
- 已完結王影璐,李昀銳,昌隆,馮嘉怡,隋俊波,董思怡,扈帷,韓陌,劉鈞,倪虹潔,管雲鵬
- 更新至第166話錢文青,楊天翔,楊默,歪歪,谷江山,喬詩語
- 更新至112集史澤鯤,常文濤,林強,周湘寧
- 更新至07集庭沼珉,崔宇植,裴那拉,申澀琪,徐範俊
- 已完結張彬彬,毛曉彤,劉丹,邵峯,石雲鵬,楊雨希,於濱,陸忠,陳雅熙,馬小茜,馬雅舒,王藝禪,馮暉,佟悅,王冠,範近輪
- 更新至239集
- 更新至54集張若瑜,李欣,程玉珠,杜晴晴,虞曉旭,於凱隆,高嗣航,張恆,王宇航,劉宇軒,唐昊
- 全100集
1943年,年輕幼稚的李香蘭滿懷着對中國和日本的愛,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來到北平,以“潘淑華”這個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唸書。“潘”是她的另一個義父——她父親的結拜兄弟,當時任天津市長的潘政聲的姓;“淑”是源於山口淑子之名;而“華”,則是出生於中國之意。這個名字當然也包含了希望中日兩國友好共處的意思。
北平翊教女子中學,是一所高、初中完備的女子中學。正是在那裏,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爲今後的演藝事業打下了基礎。她在所著《我的前半生——李香蘭傳》中記載了當時學習的情況:“我從東北來投親,作爲一箇中國人——潘家的乾女兒——上了翊教女子學校,名叫潘淑華……上學時三人同路,放學時有時只剩我一個人。那時候,我常順路去北海公園,在無人的小島上練習漢語發音或查字典,也曾去過遠處的太廟。”
由於她從小天生麗質,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當“李家有女初長成”時,她的藝術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侵略者操縱策劃的僞“滿洲電影協會”相中。他們動員她入會,並決定將她大力包裝,作爲中國歌星推出,爲侵略政策鼓譟。年幼無知的她心中滿懷對僞“滿洲國”的無限希望,在日本奉天廣播電臺新節目《滿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更以一曲《夜來香》而聲名大噪。於是,“歌星李香蘭”就這樣被推上前臺,並且迅速在歌壇和影壇走紅,成爲家喻戶曉的“超級巨星”。大紅大紫之後,李香蘭還陸續演了一些替日軍宣傳,或者粉飾日本侵略戰爭的電影。當時誰都以爲她是中國人,這也爲她帶來了以後的不幸。
隨着日寇侵華戰爭不斷升級,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英兩國對日宣戰。日本成爲世界人民的敵人,深陷泥沼之中。一面是殺氣騰騰,一面是歌舞昇平,在刀光劍影中,她的歌聲像攙和了迷魂藥的葡萄酒,在撫慰人心靈的同時也消磨其旺盛的鬥志。雖然身處亂世,她受歡迎的程度卻有增無減。太平洋戰爭開戰前期,她在“日本劇場”的演出受到觀衆的熱情捧場,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圍在她身邊,發生了混亂,成爲轟動一時的新聞。當時,她曾收到了日本外交大臣松崗洋右的長子松崗謙一郎的來信。信上說:“人的價值不能用有無名氣來衡量。人的價值並不表現在人的表面,你應該珍重自己。現在是個人價值被愚弄的時代,你必須更加尊重自己,否則只能被國家時局擺佈。希望你永遠自尊自愛。”這些話是耐人尋味的。在日本歷史最黑暗的一個時期,戰後被定爲戰犯的松崗外相之子,給一個冒充中國人(或“滿洲人”),爲日本的遠東政策效力的女明星寫這樣的信。這既讓人感受到了自由主義的力量,又讓人感受到自由主義的軟弱。它只能作爲一種抵制,是不會成事的。
流利的中、日文,令人驚豔的外貌,以及猶如當時好萊塢玉女紅星狄安娜•杜萍的歐洲聲樂唱腔,完全體現了日本人對於中國女人的理想憧憬。就這樣,李香蘭成了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糖衣炮彈”。
◆歌者歲月:
李香蘭的經歷是獨特的。雖然她是日本人一手製造的僞中國演員,拍攝宣傳日本的遠東政策的影片來慰問日軍,成爲日本方面所需要的僞滿、中國的對日親善使者,但這些卻不足以抹殺她在藝術上的全部成就。
她的歌聲婉轉動人,歌唱造詣高深。學生時代,她曾經跟隨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學習花腔女高音,後來就在廣播電臺擔任歌手,這是她的歌壇生涯的起點。她的一生演唱了無數經典情歌,據她自己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最受聽衆歡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和《夜來香》。《何日君再來》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雖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卻別具另種風情。就如她的幾幅老照片,豔而媚的臉,穿着旗袍,是東方但又不是中國的,眉眼間有一絲曖昧。《蘇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國的旋律爲基礎,參考了美國的愛情歌曲,專門爲她編寫的。
《夜來香》恐怕最爲大家所熟知,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錦光參考中國民間小調爲她譜寫的,但其中旋律和節奏完全採用了歐美風格,譜成了輕快的慢倫巴,傳遍了燈紅酒綠的淪陷區。可惜這卻是一首至今沒有開禁的歌,雖然很好聽,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她在爲自己寫的自傳中說:“儘管這首歌很受歡迎,但流行的時間不長,後來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外國的軟綿綿的情歌都會使風紀紊亂。”不僅如此,1945年,她在上海因演唱這首歌還受到工部局的傳訊。她說:“他們懷疑我唱這首歌是期望重慶政府或共產黨政府回來。” 直到後半生,她還念念不忘這首歌的詞作者黎錦光。1981年,她特地邀請他訪日,他們在雞尾酒會上登臺高唱《夜來香》,一羣“夜來香”迷則邊唱邊繞場一圈。
在自傳中,她還提到了另一首因被指責爲“頹廢且挫傷士氣的敵國音樂”而被禁的歌曲——《離別的布魯斯》。這首歌深受日軍士兵的歡迎,當演員應要求演唱這首歌時,軍官雖假裝有事離開會場,卻也流着淚,躲在一邊悄悄欣賞。她的《三年》,《一夜風流》的插曲及《恨不相逢未嫁時》更是令歌迷聽後眷戀不已。1945年6月,當她在上海演唱會表演此曲時,處於戰爭對立狀態下的中、日歌迷都對她如癡如狂。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在上海的公開演出,兩個月之後,大戰結束,她就因“勾結日軍”的罪名被逮捕了。
除了唱歌之外,她還曾經在僞“滿映”、上海、日本、港臺等地拍攝了不少影片。1991年4月,她親自挑選了自己拍攝的七部影片,參加香港電影節展映。這七部影片是:《支那之夜》《賽昂的鐘》《我的夜鶯》《我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在拂曉裏出逃》《醜聞》《白夫人之妖戀》。其中,《我的夜鶯》是她在僞“滿映”時代拍攝的片子,這部影片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拍成,耗資25萬日元,相當於一般電影投資的五倍。影片描寫的是父女二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她自己認爲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音樂片,也是日本電影史上一部真正的音樂片。”《我一生中最光輝的日子》是她於戰後回到日本後的代表作,由日本松竹影片公司攝製,描寫一個舞女愛上了殺死她父親的仇人,曾被評選爲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五名。《在拂曉裏出逃》是由黑澤明編劇的一齣愛情悲劇,曾被評爲當年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三名。《白夫人之妖戀》則是根據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改編的影片。《支那之夜》留給觀衆的印象則是一個美豔的中國女性及其甜美的歌聲。
她的歌聲給人們以夢想,她出演的電影也轟動一時。她拍攝了《木蘭從軍》與《萬世流芳》,在《萬世流芳》中她因扮演林則徐的女兒而蜚聲中國影壇。她對這兩部電影有不同的解釋,她認爲它們完全可以被中國觀衆從愛國抗敵——抗日的角度去理解,她甚至說這是中、日雙方都能接受的電影。不過,她真正的紅火卻是上世紀50年代繼演出好萊塢電影及百老匯歌劇後,應香港電影公司之邀拍攝的幾部電影,有《金瓶梅》、《一夜風流》、《神祕美人》等等,其中的插曲都由她親自演繹並灌成唱片。雖然有人指責她出演的電影充滿日本軍國主義色彩,但是,藝術不可能完全成爲軍國主義的宣傳工具。此外,她還參與拍攝了“紀實性藝術片”《黃河》和俄羅斯風格的音樂片《我的黃鶯》,並因後者而被蘇、日兩國的間諜跟蹤調查。對於這些,她說:“日本肯定戰敗,但正因爲戰敗,所以更要留下好的藝術電影。當美軍佔領日本時,可以證明日本不只是拍了戰爭影片,也拍了不亞於歐美名片的優秀的藝術影片……”